请输入搜索信息:
下载专区 首页 >>下载专区 >正文
    高效课堂教学基本常识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4日 08:52        来源:

    1、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师生物化劳动 ,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2、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

    3、高效课堂的实施要诀

    高效课堂教学要做到 “三讲四坚决”: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讲”不等于讲解,而是点拨。“四坚决”是学生自学会的坚决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决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作业坚决当堂完成。

    4、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判断一堂课是否是高效课堂,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 

    5、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高效课堂要有法可依”,这个 “”就是教学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常用的有三个基本模式:

    (1)“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进行“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2)“10+30+5”模式。即前10分钟用来预习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出疑点、发现问题;中间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准备好的新课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后5分钟,通过测评让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3)35+10”模式。即前段35分钟,让学生充分展示上节课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学生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后段10分钟,教师要围绕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南昌交通学院